演唱会“下沉”市场也逐渐火热 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9.33万场
来源:新浪    时间:2023-07-31 15:59:14

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,而文旅消费成为今年消费增长的一项重要驱动力。今年以来演唱会、音乐节等热度飙升,拉动消费效果突出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演出市场井喷式复苏的同时,演唱会“下沉”市场也逐渐火热。


(资料图片)

今年以来演唱会、音乐节等热度飙升,拉动消费表现抢眼。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,2023年上半年,全国营业性演出(不含娱乐场所演出)场次19.33万场,与去年同比增长400.86%;演出票房收入167.93亿元,与去年同比增长673.49%;观众人数6223.66万人次,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。

自一季度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集中开票,该类型演出2023上半年热度持续上升。今年上半年,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演出506场,票房收入24.97亿元,观众人数550.10万人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歌手的巡回演唱会通常从一线城市开始,再逐渐延伸到二、三、四、五线城市,而今年越来越多的演唱会定在了新一线、二三四线城市等。

例如,今年将有30位艺人将在武汉举办46场演唱会,25位艺人将在南京举办30场演唱会,24位艺人将在成都举办33场演唱会。除了西安、重庆、杭州、苏州等新一线城市扎堆举办演唱会外,济南、无锡、海口、衢州等二三四线城市也是今年的热门。

据中演协简报数据,4月29日至5月3日,全国营业性演出共31050场,同比增长417.5%,与2019年相比增长49.1%;票房收入15.19亿元,同比增长962.2%,与2019年相比增长18.4%。

线下演出市场全面复苏

业内人士认为,线下演出强势复苏的背后,表明了“看演出”正在成为普遍的、大众的、寻常的消费行为,未来演出市场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。

2023年线下大型演出市场重启后,明星演唱会密集登场,多数剧场上半年场次已排满,部分剧场演出档期甚至排至2025年。线下演出市场的火爆带动了酒店住宿、餐饮等文旅消费及演艺设备需求增长。部分演出场地周边住宿预订量同比暴增超20倍。

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周杰伦在中环举行了“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2023香港站”,这场演唱会的热度居高不下。今年以来,已经有多位知名歌手相继举办大型演唱会,包括周杰伦、林俊杰、五月天、李荣浩、张韶涵、张杰、许巍、刘若英、任贤齐、汪峰等。在演唱会和音乐节的助推下,线下音乐演出市场持续火爆,覆盖全国超过40个城市,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以及成都、武汉、杭州、南京等新一线城市,并向佛山、洛阳、泉州等二三线非省会城市延伸。

“五月天北京鸟巢演唱会”也在本周正式开票。仅仅5秒之内,6场近30万张门票售罄。之后“谁抢到了五月天门票”“五月天周边部分酒店房型已售罄”等多个相关话题更是直接冲上热搜。还有网友开玩笑称,“鸟巢这么大,容不下一个我。”数据显示,截至5月9日,五月天演唱会期间,北京全城的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00%,上海、广州、天津、南京、杭州的预订用户最多。其中,“鸟巢”周边5公里的住宿预订量上涨2400%。

飞猪数据显示,五一假期演唱会、音乐节所在地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暴增超20倍。另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监测,4月29日至5月3日,全国营业性演出31050场,与去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长417.5%,相比2019年同期上升49.1%;票房收入15.19亿元,与去年同比增长962.2%,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8.4%;观众人数865.49万人次,与去年同比增长333.2%,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.52%。

全国各地线下演出供给情况调查

自春节以来,全国各地线下演出市场异常火热,几乎呈指数式上涨。据大麦票务平台数据,今年2、3月份,平台销售演出4.7万场,为2019年同期的3倍;票房规模和购票人次也大幅增加,同比2019年分别上涨127%和87%。需求端火热的同时,各类演出的供给也在大幅提高。以舞台剧为例,今年一季度,南京保利大剧院共安排了21部剧目,33场演出;江苏大剧院副总经理李斯思表示,“今年一季度的演出收入已经超出2019年同期收入的40%”。

伴随着市场大环境的转暖,不少演出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迎来了大爆发。4月27日晚,宋城演艺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,公司演艺主业实现营业收入2.34亿元,同比上升174.82%;净利润6031万元,同比上升256.29%。而同一天,曲江文旅发布的一季报显示,其实现营业收入3.27亿元,同比增长65.14%;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2.35万元。有趣的是,宋城演艺的财报中难掩激动之情,对外表示实现扭亏为盈并且现金流显著改善。此外,据其最新消息,“五一”假期全国各大千古情演出合计241场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60%。

大环境的利好不仅温暖了上市公司,也让不少倒票的黄牛嗅到了金钱的味道。“现在的情况是,有票就是爷,随便怎么喊价都不愁卖。”从事票务交易多年的向炎(化名)告诉记者,开年以来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卖票,最多的一天发了9场演唱会和音乐剧的票务信息。向炎还表示,今年大部分票的溢价都很高,翻几番都不成问题,每个明星的价格都变成以前周杰伦的标准了,而且还不用担心砸在手里。
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2022-2027年中国演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“十四五”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》显示:

“二八定律”在当前的演出市场上表现得非常明显,据记者在票务平台上搜索,目前热度最高的是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《红楼梦》,哪怕是刚上线且档期在9月的门票也早已被抢购一空。与之相比,不少冷门剧团的演出门票即便打八折也乏人问津。

恰恰这些中小剧团才是市场里的大多数,据企查查数据,江苏省内演出演艺企业超4万家,但除江苏演艺集团等头部企业外,绝大多数均为小微企业。“有演出的时候我过来表演,没有演出的时候我需要去送外卖、跑滴滴才能生活,这也是团里大多数人的情况。”泰州某剧团演员周映波告诉记者,目前多数地方剧团生存状况较为艰难,尽管近期演出有所增加,但也挡不住日渐沉寂的大趋势。

即便是头部剧团也难保长盛不衰,曾经红极一时的德云社小剧场现在也变得泯然众人。向炎前几年的业务重心便是南京德云社小剧场的门票销售,据他所说,曾经将80元一张的票卖到过660元。而现在,向炎已经不做这一块了:“哪里还用抢,你自己上大麦随时都能买到,早就不火了。”有业内人士指出,过去受网络热潮影响,德云社各地的线下小剧场异常火爆,但随着热潮退去加之观众审美疲劳,德云社的线下演出正在回归其应有的情况。

潮起潮落,剧团彷佛海上的一叶扁舟,在市场的大势中被推着“前进”抑或“后退”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网络社交平台对线下演出的冷热或许存在着极大的影响。

当不少人还在为线下演出行业强势复苏欢欣鼓舞之时,部分业内人士已经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,那就是如何把握这次市场机遇,提升演出行业的产品供给质量和受众层面。

提高原创水平成了不少头部演出团体的发力方向,江苏演艺集团近年来便上线了《蝴蝶梦》《世说新语之谢公故事》《瞿秋白》等一批原创新剧,重新考量历史题材,融入现代性思考,并以昆曲缠绵细腻的唱法,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。《蝴蝶梦》导演徐春兰表示,这一题材非常经典,要想出新出彩十分不容易。为此,在遵从昆曲艺术程式的基础上,融入了现代美学的精神,对表演方式、舞美设计,包括音乐设计等进行了一些符合剧目定位的创新。

与此同时,也有不少剧团积极拓展发展空间,尝试突破固有的运营模式,把剧目从剧院搬到街头巷尾、搬到观众身边,打造出一部部沉浸式爆款产品。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“演艺+互动”节目《盛唐密盒》,便成了时下最火爆的IP,甚至带动节目所有者曲江文旅股价大涨。

周映波所在的剧团则试图向线上转型,将线下演出、演员日常等视频发送到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,吸引更多人的关注。“虽然粉丝量跟别的账号不能比,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进步。”周映波表示,即便不能挽救剧团衰亡的命运,但起码在互联网上留下了痕迹,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。

《2022-2027年中国演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“十四五”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》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,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、发展现状、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,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、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、行业的发展建议、行业竞争力,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。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,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。

关键词: